流量計:蒸汽流量計|污水流量計|明渠式流量計|電磁流量計|靶式流量計|渦街|渦輪|流量積算儀 |
|
|
![]() |
![]() |
|||||
第六節 流量測量值與應用參比值不符的檢查和采取措施(2) 圖7-6 電磁流量計測量值與應用參比值不符檢查流程(續) 2.主管道充液狀況和含有氣泡 檢查流程圖第2項。本類故障主要是管網工程設計不良或相關設備不完善所引起的,可參閱本章第四節。 3.檢查信號電纜系統 檢查流程圖第3項,查連接電纜匹配是否適當?連接是否正確?絕緣是否下降? 通常人們檢查電磁流量計測量流量不符的故障原因,往往忽視連接傳感器和轉換器之間的電纜系統,而盲從地去現場調試或檢查過程地故障,實際上出現連接電纜的原因頻度較高。例如經常遇到以下事例:(1)將所附整根電纜割斷后重新連接,使用一階段后連接處吸入潮氣,絕緣下降;(2)信號線末端未處理好,內屏蔽層、外屏蔽層和信號芯相互間有短接,或與外殼短接;(3)不用規定型號(或所附)的電纜;(4)電纜長度超過受液體電導率制約的長度上限;(5)液體電導率較低而傳感器和轉換器相距較遠,未按規定用驅動屏蔽電纜,有些型號儀表電纜長度超過30m,電導率低于10-4S/cm時就需用2芯雙重屏蔽的驅動屏蔽層。上述5種事例中(3)~(5)只會出現在初裝調試期,(2)也較多出現于初裝調試期。 4.調查傳感器上游流動狀況,檢查傳感器測量管道內壁狀況 檢查流程圖第4項。傳感器上游流動狀況常因受安裝空間限制,偏離規定要求,如接近產生擾流的阻流件而無足夠長度的直管段,這些會引入影響測量準確的因素。特別是接近傳感器上游設置調節閥或未全開的閘閥,能完滿解決的惟一辦法是改動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在上游直管段長度不足的情況下,安裝流動調整器也只能作部分改善。 測量值內壁存在淤積層或管壁被磨損,從而改變流通面積,影響測量值。這類故障的出現只有在運行一段時期后才會出現。 流量傳感器上游流動狀況偏離要求的原因絕大部分是工程設計將傳感器安裝在不適當位置所致;但也發生過工程設計的安裝情況良好,但運行一段時間后,卻出現較大誤差,按常識判斷為流動狀況不善,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也確實發生過(參見案例8)。 5.檢測電極與流體間接觸電阻和電極絕緣 檢查流程圖第5項。電極與液體接觸電阻值主要取決于接觸面積和液體電導率。一般結構電極在測量電導率為5×10-6S/cm的蒸餾水時電阻值為350k
用萬用表在充滿液體時測量電極接觸電阻,雖然只是確定大體的值,卻是判斷管壁狀況較方便的方法。準確的測量則必須用交流電橋,如“Kohlrauch電橋”等測量。 電磁流量傳感器的電極接觸最好在新裝儀表調試時即測量并記錄在案,以后每次維護時均作測量(測量方法見本章第九節),分析比較將有助于今后判斷儀表故障,省略從管道上卸下流量傳感器進行檢查。 如所測電極接觸電阻值比以前增加,說明電極表面被絕緣層覆蓋或部分覆蓋;如比以前電阻值減少,說明電極和襯里表面附著層電沉積層。 通常要求電極絕緣電阻大于100M 6.檢查有否未納入考核的歧管流出或流入 檢查流程圖第6項。當流程工藝人員發現測量流量與參照量有較大差別時,分析各種原因常偏重于流量儀表方面而忽略測量管道歧管流出/流入的原因。工藝操作人員與去現場服務儀表工程師討論時,常常有把握地說無歧管流出或流入。然而現場服務經驗表明,作了全面檢查并排除其他各種故障可能性后,最后常是有歧管流出或流入導致測量流量與所謂“實際測量”不符,這種實例不是個別的。因此,有否歧管亦應作為一個方面進行調查。例如調查在作為參照量(如超聲流量計、容器和水池等)測量點與電磁流量計之間的管道有否歧管,閥門是否緊閉,此外也應檢查容器或水池是否連有其他流出流入源。
|
![]() |
![]() |
無錫求信流量儀表有限公司文字整理 以上資料由《流量測量節流裝置設計手冊》、《流量測量儀表應用技巧》、《電磁流量計》、《自動化儀表》等書籍和雜志提供,感謝作者和編輯的辛勤勞動。如有不便之處,請告知。 提醒:轉貼請注明出處 |